第三届南方会演18日将迎两场好戏 《玉簪记》主打青春明媚之风,《板桥卖画》嬉笑怒骂“接地气”

发布时间:2023.05.17阅读:

将封建时代女性悲剧刻画到淋漓尽致的黄梅戏《罗帕记》,把建国初期大上海风云和领袖形象诠释到位的沪剧《陈毅在上海》,让经典重现带观众与传统戏魅力再相会的琼剧《红叶题诗》……连日来,在汉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好戏连台,武汉观众得以在家门口一览南方片各省地方戏曲的惊艳。

5月18日晚,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将迎来一天两场演出的盛况——由重庆市川剧院带来的川剧《玉簪记》和由南充市川剧团带来的川北灯戏《板桥卖画》将分别在湖北剧院和中南剧场上演。届时,青春洋溢的川剧新风与颇接地气的川北灯戏将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川剧《玉簪记》主打恋爱甜味设定

“超星组合”领衔突出清丽明媚“青春风”

《玉簪记》是川剧传统经典剧目,作为川剧“江湖十八本”之一,源自明代高濂传奇剧作的故事讲述了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一见钟情,相恋甚洽,互赠玉簪、鸳鸯坠作为订婚信物,不料受阻于清规戒律,潘必正被逼赴考从而生出的一段浪漫喜剧。

对于《玉簪记》,观众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它也是昆曲的经典剧目,不过,来到川剧的舞台上,《玉簪记》的看点有其特别之处。

17日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上,在谈及川剧《玉簪记》与昆曲的不同时,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此次在《玉簪记》中饰演潘必正的国家二级演员徐超提到,相比昆曲的重头戏偏《琴挑》,川剧《玉簪记》的重头戏落在《逼侄赴科》和《秋江》这后两折,“观众能够通过这两折去感受川剧幽默诙谐的表演方式,比如《逼侄赴科》,川剧的表演会强调小生‘瓜嗲’的一面,比如潘必正在姑母面前的孩子气,《秋江》中陈妙常追船被老船夫故意逗乐的段落等等,都能体现川剧独有的看点。”

同时,此次登陆南方会演舞台的川剧《玉簪记》又带有鲜明的青春气息。

据了解,作为近年来重庆市川剧院涌现的优秀青年演员,徐超是“80后”,而在剧中出演陈妙常的重庆市川剧院演员一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周星雨则出生于1992年。在戏迷中,这对当家小生、花旦的搭档更被称为“超星组合”。

“超星组合”领衔、大量“90后”演员参与,再加上重庆市川剧院在舞美服装上也对川剧《玉簪记》进行改良,比如服装上用年轻人喜欢的莫兰迪色代替高饱和度的服装颜色,让其风格更显清丽明媚。

采访中周星雨提到,年轻人喜欢看这部剧,“才子佳人的双向奔赴是当下年轻观众喜爱的甜味设定,而‘女追男’的桥段也颇受欢迎。”

 

川北灯戏《板桥卖画》嬉笑怒骂“接地气”

编剧首次带作品回家乡深感荣幸

 

《玉簪记》在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中展示川剧“小生小旦小丑”的多重魅力,《板桥卖画》则将在嬉笑怒骂中,展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川北灯戏成熟于明代,是主要流行于川北一带的民间小戏。它强调展现人间的美丑善恶,喜怒哀乐,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

17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原南充创作艺术中心主任、一级编剧,川北灯戏《板桥卖画》编剧彭碧珠介绍称,川北灯戏以小戏为主,上世纪80年代曾凭借一批小戏在四川省内及京沪多地取得轰动效应,去年改编并首演的大戏《板桥卖画》正是从小戏《郑板桥买缸》改编拓展而来,讲述郑板桥初为县令,在微服私访途中解救姜树田、惩治恶霸钱友福的故事。

 

去年7月,《板桥卖画》为第五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开幕,表演过程中,观众笑声不断,演出结束后,叫好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川北灯戏的音乐风格,曾经是‘土得掉渣’的。”彭碧珠笑称,而《板桥卖画》的音乐有所发展变化。当然,喜剧风格是其最明显的特点,“演员的表演强调‘笑’‘跳’‘拽’‘闹’,给出热闹氛围;故事偏重家长里短,唱词追求的是大众化和生活化,总之,就是接地气!”

见面会现场,南充市川剧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何志全提到,自己是通过四种情感来展现剧中郑板桥这个人物的,”首先是他作为文人的书生气,第二是他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气,第三是在古董店一折中的迂腐气,还有公堂之上的一声正气。”

见面会尾声彭碧珠还提到,虽然自己生长在四川,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湖北人,“我的父亲是湖北汉川人,所以这也是我第一次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家乡演出,我非常荣幸,也希望家乡观众能够喜欢我们这部川北灯戏!”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西厂口特1号湖北剧院4楼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119014394号-3    技术支持:中企高呈